请输入关键字
EN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改革开放精神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时间:2024.09.1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准确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增强文化自立自信自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问题,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加强文化改革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当前,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面对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期待,迫切需要我们站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一步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以文铸魂。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这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带来多重挑战。我们不仅要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还要持续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形成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实施机制,着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坚持以文惠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变为更高层次的“精不精”。高质量文化供给,是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好的供给。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面对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
坚持以文弘道。一个国家繁荣兴盛,必然要求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面对传播主体日益多元、传播资源更加丰富的新形势,我们要树立全球视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宣介全球文明倡议,提高国际传播效能,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本文首发于前线客户端,作者张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