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第七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名家读经典——沈从文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
来源:十月文学院 时间:2022.09.27

“名家读经典——沈从文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

9月24日下午,第七届北京十月文学月主题活动“名家读经典——沈从文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图书大厦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大厦承办,著名评论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李林荣讲述“百年从文:《边城》内外的京派风度”,与读者分享了一个丰富立体的沈从文。

沈从文与北京文坛

李林荣认为,北京是沈从文文学生命依托的土壤和背景,北京的文化风土和历史气场成就了这位百年前登上文坛的青年作家沈从文,尽管他的出身、早年际遇和他所构造的独特文学世界的原材料是地方性的、区域性的。

“沈从文作为一个自然人,毫无疑问是一个湖南人,而且是来自湖南比较特殊的一片地方——湘西地区。但是作为一个作家,他文学生命的开端点,他在小说和散文中为当时的文坛和我们今天的文坛提供的湘西的文学世界的起始点,都落在了北京。沈从文的创作最早获得的文坛的肯定和提携,还有读者的接受和社会舆论的认可,也都来自北京。从这些方面来看,沈从文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作家,是北京这片热土培育的又一位新文学大师,是北京的历史人文场域承纳并且滋养了他的文学生命。”

据沈从文自己的说法,他是1922年冬天来到了北京,“到北京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和尝试,终于有了发表作品的机会。最早给他刊发作品的就是包括徐志摩在内的一批有欧美留学经历的欧美派知识分子。这些洋绅士主导的一派文坛力量和出版界人士,接纳了沈从文这样一个从外省入京的‘乡下人’。”

“沈从文始终有一个执念,那就是在文坛立足需要的是实际成果,而他所能追求和创造的成果不寻常学院派所推崇的所谓纯学术,是元气淋漓的文学创作。在创作上,他有很高的起点,因为他的朋友都是像徐志摩、闻一多、胡适那样的大人物。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拥有西方的文学艺术素养,沈从文从中得到的营养完全是西化的。沈从文早年写湘西生活使用的手法是有些西化的,在读者的角度看来是一种奇怪的组合,用极其洋化的手法去写极其乡土的题材,对沈从文来说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他所习得的文学创作技巧、方法和理念是那些欧美派知识分子朋友自然而然地灌输给他的,而他则是要将其变成实实在在的文学成果。”

作为文学编辑、大学教授的沈从文

李林荣还关注到除作家和历史文物学者外,沈从文作为文学编辑和大学教授这两个常常被读者和学者所忽视的重要身份。1929年到1937年的七八年时间里,沈从文主要从事的工作是编辑天津和北京几家报纸的文艺副刊。这其中发行频率最高的就是《大公报》的《文艺副刊》。此外,沈从文还参与编辑了一些由常年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文人所创办的文学杂志。“这些文学报刊都是沈从文作为一个作家在创作的同时,积极投入其中以编辑工作的方式为文坛奉献心血的主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沈从文利用自己在文坛已有的影响,团结、扶持、培养了大量的青年作家。其中不乏跟他当年一样,来自四面八方远离文化中心的偏僻之地,对于文坛来说都是陌生面孔的青年。沈从文用百倍的热情和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扶持这些青年文学写作者,以至于耽搁了自己的创作计划。沈从文作为一个文坛的名人,他在创作自己成名作和代表作的同时,确立起来的是他作为一名勤恳、敬业的文坛园丁的职业身份和温暖形象。”

再后来,沈从文又在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担任写作课和现代文学课的老师。大学任教期间,沈从文对学生也很热情,也像过去做编辑那样对初现写作才华的年轻学生非常地关注,比如后来新时期文坛上京味、京派小说招魂回流的代表人物汪曾祺。汪曾祺就是在西南联大的课堂上受到了沈从文的提携和赏识,开始养成写小说的习惯,慢慢地奠定一个作家的早年基本功。

《边城》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书写悲剧的模式

活动现场,李林荣还向读者讲述了沈从文代表作《边城》创作和出版背后的故事。“《边城》的最后翠翠的外祖父突然去世,暴风雨来临,白塔坍塌,这给人一种幻灭感。这种幻灭感来自当时沈从文内心的波动。”

“《边城》这个作品绝对不是一个单纯地想把我们中国的传统社会或者传统的伦理道德一味美化的作品。沈从文想用《边城》这部小说去展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自身精神基底中美好的品德、美好的伦理和美好的人性潜能。沈从文写下美好的《边城》,将《边城》中的美好放大,他希望自己这样的作品能够对于面临巨大变乱危难的民族具有疗愈和拯救的作用。”

李林荣还强调,“《边城》为我们中国现代文学甚至是当代文学提供了一个很特殊的样板,它让我们看到中国人关于悲剧,关于悲哀到极点的文学叙事、文学作品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往往我们中国人认为凡是悲剧性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叙事性的作品,必定有一个需要在道德上负有罪责的坏人。而沈从文用《边城》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书写悲剧的模式,《边城》中所有人的结局都不好,追求爱情的翠翠没有着落,想得到心爱女子的哥儿俩最后陷于无法摆脱的窘境,想让下一代有更好生活的老一辈人也遭遇了和期盼完全相反的失落和创痛,然而所有这些头绪交迭起来的悲剧中,并没有一个在道德上有过失的人作为责任人,所有人都共同遭遇了一个他们合力促成的悲剧的结局。这些人一连串的善念,一连串的谦让,一连串情思言动上的美好和单纯,贯穿起来形成了一个合力,最后是这个合力把所有人心中那个寻常朴素的美好信念和美好意愿给击碎了。这种悲剧的模式在《边城》之前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

活动的最后,李林荣向读者发出呼吁,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关注沈从文在文学创作以外苦心孤诣而又矢志不渝的丰厚劳作,特别是他寄托在文物研究中的文化抱负和思想信念,对沈从文后半生作为物质文化史学者的工作成果的关注,将会使我们感受到一个更加完整和深情,也更有精神能量和精神光彩的沈从文。

北京十月文学月创办于2016年,是以“十月”文学品牌为核心,以文学界和出版界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市性文学主题活动,现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学盛典和展现北京文化中心建设成果的金名片。第七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支持,北京出版集团主承办。大会以“文学新时代•人民新史诗”为主题,汇聚北京与全国优质文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近百场。本届文学月于9月初开始,持续至10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