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艺’起阅读——北京出版集团第20届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纪念讲坛”于今日在线上成功举办
来源:融数中心 时间:2022.04.23

在4月23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之际,北京出版集团与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首次联手,以“‘艺’起阅读”为主题,共同举办“北京出版集团第20届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纪念讲坛”。自2003年首次举办至今,北京出版集团开展此项活动已有20年的历史。本次活动在国家大剧院官网及其他网络平台同步播出,旨在通过作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们的讲述向大众普及艺术和文学,让观众们在书香的陶冶中走进国家级文化殿堂,体会阅读带来的欣喜,推动出版与艺术的跨界融合,走进全民阅读新时代。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宁;北京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康伟发表主旨致辞。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万方;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钢琴家张佳林;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甘露露;李可染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长李庚;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参加了活动并从不同专题做了演讲。

艺术养心,文学塑魂

王宁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党组书记、院长

王宁在开场致辞中首先阐释了本届纪念讲坛的主旨意义——‘艺’起阅读,是一次艺术与文学的交流碰撞。他谈到,自人类文明诞生伊始,文学即与艺术相辅相成,承载了人类最丰富的创造性与想象力,是人类美感、情感的有力表达。很高兴能携手北京出版集团共同举办本届的纪念讲坛活动,通过多视角的跨界讲述进一步推动文学和艺术的普及,与广大读者和观众朋友们一起体会书香和艺术带给我们的欢乐与感动,助力全民阅读事业的发展。

提高全民“阅读力”,增加艺术修养

郑欣淼

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

郑欣淼从诗歌的文化特性等方面赏析了中华厚重的传统文化。他谈道:“我和北京出版集团在60年代就结缘了,是很有缘分的。当我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就曾买过一本北京出版社出的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十讲》。诗歌在中华文脉中有广泛的基础,人在不同的时期读诗都会有新的启发,这就是诗歌的生命力,永远也不会衰落。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诗歌遗产相当丰厚,自《诗经》以来3000年没有中断,纵观中华诗词发展史可谓星河灿烂,高峰迭起,名家辈出。”他指出,中华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征,也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诗歌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读者,让读者遨游在它所创造的艺术情境之中。中国的诗歌不仅是一门语言艺术,还是我们创造诗意的人生,追求高尚道德的资源和途径。

聂震宁

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聂震宁在“全民阅读”倡议中谈道:“全民阅读”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提升个人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打造书香社会则是建成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石,书香社会就应该到处有书香,随时随地能看到好书,得到阅读的帮助,即使处于信息化时代、碎片化阅读时代,还是提倡要以读书为本,使自己得到全面的成长。他认为,艺术修养有三个层次的内涵:一是艺术的价值理念;二是艺术的思维方法;三是行为方法。人类要获得艺术的发展,就必须要有很好的阅读力,通过阅读提升价值理念,改善思维方法,使得艺术修养能够不断地得到提升。

以阅读充实人生,让艺术抚慰灵魂

康伟

北京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康伟在致辞中表示,20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节点,更是新形势下我们扎实前行、再攀高峰的新起跑线。“回首二十载的创办历程,我们始终心怀出版人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担当,走进了众多的图书馆、博物馆、中小学和大学的课堂,以‘阅读:向大家致敬’‘阅读与科普’‘读城:阅读北京’‘听书与阅读’等主题,为各个年龄段的读者们带去了阅读之乐。”本届纪念讲坛以阅读充实人生,让艺术抚慰灵魂为宗旨,通过聚焦艺术来讲述中国故事,用阅读搭建起艺术与普通人之间的桥梁,让博物馆、大剧院里的艺术通过阅读的方式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让更多的人因为阅读而理解艺术之美,因为艺术而更喜爱阅读,以实际行动为广大读者、北京市民和关心热爱文学文艺的社会各界朋友,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

文学是艺术的母体

濮存昕

著名表演艺术家

濮存昕在访谈中从舞台艺术与文学的关系角度说:“文学家、艺术家,他们信仰的终极点是美,文学的功能就是给予人思想的美,给予人观察美丑的方法。包括我们所做的戏剧,都是在文学之后,所以戏剧和文学是分不开的。戏剧源于文学,作为戏剧工作者,我们的第一任务就是把文学传递出去。我去年有幸排了《雷雨》的新版本,当我们回头去翻1934年的版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拨开封存很厚的尘土找到了新意。”他认为,文学具有DNA一般的生命力,是文化的结晶,是精神的结晶,是人观察世界、感受世界、表达世界的高尚方式。

万方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

万方在访谈中阐述了戏剧创作与阅读的关系,她谈道:“戏剧和阅读各有各的魅力,戏剧的魅力在于人和人的当面交流,当我们走进剧场,我们将和台上的演员、台上发生的一切,同在一个空间共同呼吸。而文学是艺术中的一个类别,它往往是一个人孤独的创作。我们作为编剧,需要从阅读中汲取营养。阅读使人的心灵得到完整,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她指出,戏剧创作需要作者把自己内心所有的感受、积累的情感、沉淀的思考,用文字表达,再经过很多人的努力搬上舞台;文学和艺术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源泉都是源于对人性的描摹、挖掘和呈现。

张佳林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钢琴家

张佳林从歌剧艺术的角度谈了自己对文学和音乐之间内在联系的感受,并与甘露露合演了黄自先生和韦瀚章先生创作的《春思曲》。张佳林说:“房龙的《人类的故事》让我特别得喜欢。它用最朴素、最直接的方式,让读者去尽可能地开拓自己的眼界。乐谱本身也是一种书籍,文字承载的是思维和语言,而乐谱承载的是声音,它们同样都具备承载信息的能力。”

阅读图片与阅读文字同样重要

李庚

李可染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长

李庚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了书画艺术与文学作品的关系。他说:“在我小的时候,我父亲教给我读书的一个很奇妙的方式就是先看画,看画时的感受是第一位的。”他认为,人类在认识世界特别是发明创造时,除了依靠文字以外还要依靠图形,所以读图和读字同样重要。在他的成长历程中《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雕塑史》《芥子园画传》等书,对他的一生起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对日后的创作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关联。在谈到如何开展美术教育帮助青少年启蒙成长时,他呼吁到:“我现在特别想告诉母亲,在教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很了不起的事情。但同时也要让小孩子看一些带有图形的漫画,让自己孩子在纸上可以随意地画,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吴洪亮

北京画院院长

吴洪亮主要以阅读《芥子园画传》和研究齐白石的经历为例,从研究书画艺术的角度谈了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启发和理解。他谈道:“是《芥子园画传》带领齐白石走进艺术之门,齐白石把他的理念加上对芥子园的学习,创造了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优秀的作品给画家带来的丰厚滋养。

——————————————————

本届活动通过北京出版集团和国家大剧院官方网站、央视频、抖音、微信视频号、快手等平台展示轮播,京版梅尔杜蒙公司、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京版伦洋公司、北京教育出版社参与了节目录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