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为笔,秋水为墨。
千年汉字的筋骨与气韵,
早已将中华文明的密码,
藏进每一道笔锋的起落。
3月16日
邀您与方建勋一起
欣赏“中国书法之美”
在今天这样一个电脑和手机都已普及的时代,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不练字,但无论如何也应该懂一点书法。
从小处说,懂一点书法,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文化情结。在当今“屏幕化”时代,认为“字是一个人的门面”,仍然是中国人一个称得上“顽固”的文化思想。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写一笔好字的“执念”。看到有人写一笔好字,我们就不禁会对他高看一眼。
方建勋篆书《冰柯相与》
从大处说,懂一点书法,就掌握了贯穿整个中华文明的艺术形式。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写西方艺术发展史,往往拿建筑作为主线;写中国艺术发展史,最适合作为主线的艺术形式便是书法。的确,每个时代的文艺风气,都能在书法中得到体现。
方建勋隶书《书可下酒,云难赠人》
从实用角度说,懂一点书法,你还拥有了一种高阶的“社交货币”。在现代的社交场合,除了谈工作、谈生意,总得聊点轻松的话题。书法是中国最普及的艺术,一本书的书名,一家店铺的招牌,墙上挂的字画,名胜古迹的牌匾、对联……随处可见,走到哪里都聊得起来。
方建勋行书《小窗幽记》
从实践角度说,懂一点书法理论,是一次必要的认知升级。空间、时间、节奏、造型、虚实、阴阳、刚柔……中国人对美的各种感悟,都凝聚在书法最纯粹的线条、最简洁的黑白世界里了。懂一点书法,最容易一通百通。
方建勋作品
3月16日(本周日)14:00—15:30,《中国书法之美——汉字美的历程》作者、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美学博士方建勋老师,将做客北京图书大厦一层共享空间,开启一场关于“汉字美”的新书分享会。
方建勋老师将从历史脉络出发,梳理书法审美的演变,解读书法“形质”与“神采”的关系,剖析不同时期的审美特质,并探讨如何将书法融入现代生活,启发大众审美。
活动现场您不仅能领略汉字与书法的独特魅力,还能参与互动问答和作家签售。欢迎亲临现场,与方建勋老师面对面交流,感受汉字之美,探寻书法艺术的深邃世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