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国产电视剧,《渴望》《北京人在纽约》《少年天子》《四世同堂》《人民的名义》……这些不可不提的经典作品,它们曾在中国电视剧史上掀起过“全民追剧”的热潮,成为引发热议的文化现象,有些作品甚至影响了一代人。
文学作品是众多艺术门类创作的母本。以上这些耳熟能详的电视剧,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来,而这些文学作品,又均出自北京出版集团。据初步统计,集团有150多部作品先后被改编成影视剧,通过荧屏与银幕走进了千家万户。
多形式转化赋予作品更多内涵
近期,由集团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名单中,又增添了颇具分量的一部——《北上》。随着电视剧在央视和爱奇艺热播,《北上》也更加受到关注,不少网友表示,看了同名电视剧,便想着再买本原著,看看两者之间的区别。
电视剧原著《北上》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先后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达成阿拉伯文、马来文、哈萨克斯坦文、意大利文等10余个语种版权合作。
从图书到音乐剧、话剧,再到电视剧,文学IP《北上》沿着运河一路生花。诚如作者徐则臣所言:“一部文学作品,它可以,也需要借助不同的艺术形式传播开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它之前所没有的内涵和价值。”他谈道,在电视剧筹备期间,与总导演姚晓峰、编剧赵冬苓再次沿运河采风,又有新的收获。
为了让《北上》经得起推敲,徐则臣沿着这条千里大河来回走,走走写写,写写走走,读了六七十本书。在小说即将完稿时,徐则臣邀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运河文化专家陈喜波以及《北上》责任编辑陈玉成,前往小说的终点北京通州,又做了一次实地寻访。
“影视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改编,往往能给原著带来更多的社会关注,对于优秀写作者的创作是一种表彰、肯定与激发。”陈玉成表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IP转化,其前提一定是来自扎实过硬的文本,其内核一定是对于时代和民心有所呼应,和这个国家的精神血脉紧密相连。”
文学IP改编领域积淀深厚
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将文学与其他多种艺术形式加以融合,使得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可以获得全方位的开发与拓展。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此方面的探索,并收获了丰硕成果。
“十月”品牌在40多年的历史中,曾推出过众多优秀作家的作品,其中多部作品得到了影视或其他艺术门类创作者的重视并成功改编,例如早年的《高山下的花环》《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渴望》《北京人在纽约》《少年天子》等。新时期以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凡的世界》《心居》以及《北上》等,均在出版后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或电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诚如韩敬群所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在中国当代原创文学作品的文学IP改编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
谈及文学IP的运营经验时,韩敬群表示,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可以延伸放大文学作品的影响力,而其影响力的大小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如作品内容与社会热点的契合程度、作品题材、播出平台、节目档期、导演和编剧以及演员的阵容实力等。“另外,能否用心改编和呈现原著、能否有效地表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会影响影视作品对图书销售、传播推广的作用。”
出版人要与作者同行共进
的确,纵观整个文学史与电影史,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一定都能改编成最成功的影视作品,成功的影视作品的来源也不一定是顶尖的文学作品。
如何挖掘更多适合衍生的文学作品、发挥好文学作为艺术母体的作用?韩敬群认为,重要的是要厘清“是执果求因,还是顺势而为”。他以影视改编为例,创作者是以迎合观众口味为出发点,还是从创作主体出发,坚持以高质量的内容吸引其他艺术门类的关注,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思路。
“从出版人的本位出发,先考虑影视开发,再进行文学创作,并不是一条最佳的路径。”在韩敬群看来,出版工作者应该承担起肩上的重任,一视同仁地为所有作家服务,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出版人。“我们要与作者同行共进,与作者讨论文本内容,一同提升文本质量,同时保护作者的权益,帮助作者判断作品是否适合改编为影视作品或其他艺术形式,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给作者提供助力。”
身处新媒体蓬勃发展、新技术汹涌而来的时代,多样的媒介在为文学作品的推广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我们既不能对其无动于衷,也不需要惊慌失措。”在韩敬群看来,新媒介与新技术可以帮助读者筛选出真正的写作者。“文学之所以为文学,是因为它是对他者的关切,能够设身处地为别的生命着想。它有着人的骨血和灵魂,而这正是卓越的文学不可被取代、不可被复制的光辉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