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今晚,由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正式播出,并在爱奇艺同步全网独播。作家徐则臣坦言:“希望观众在《北上》电视剧中体验到流淌在教科书里、流淌在中国大地上的那条河流,如何也真实、鲜活地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电视剧《北上》
电视剧原著《北上》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除了电视剧,《北上》目前也已改编为音乐剧、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广受好评。徐则臣表示:“一部文学作品,它可以,也需要借助不同的艺术形式传播开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它之前所没有的内涵和价值。”他谈到,在《北上》电视剧筹备期间,曾与总导演姚晓峰、编剧赵冬苓再次沿运河采风,也有新的收获。
话剧《北上》
音乐剧《北上》
扎实的文本是IP转化的“硬核”
“在《北上》出版以前,我们已和作者徐则臣在这条创作的航路上‘同船共渡’多年。”《北上》责任编辑陈玉成回忆,第一次读到书稿时非常惊喜,“近些年运河文学俨然成为一门显学,写出一时一地的运河故事不难,但跨越百年、从南到北的‘虚构’并不容易。”
在陈玉成看来,如何准确地写出一百年前的运河生态和生活于此的运河人的精神状态,这种“无中生有”、由虚入实的创作,非常考验一位写作者的功力,这便需要找到一条进入历史的最有效的方式。“作者将两个意大利兄弟作为主人公,放到中国运河的历史书写中,在中西交汇的全球视野下,处理着关于中国历史、文脉、古老国家与现代新生等话题,使这条大河蔓延着无限的文化与历史意蕴。”由此,通过一条运河,西方的旅行冒险家与中国的知识分子拼接出了一个世界意义上的文明对话的版图。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IP转化,其前提一定是来自扎实过硬的文本,其内核一定是对于时代和民心有所呼应,和这个国家的‘精神血脉’紧密相连。只有扎根脚下这块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才能真正创作出有生命力、创造力、感染力的故事,真正生成温暖人心、打动人心的力量。”陈玉成特别提及,相较于网络文学创作的快节奏,纯文学的创作过程往往更加艰辛,成果来之不易。影视对于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改编,往往能给原著带来更多的社会关注,对于优秀写作者的创作是一种表彰、肯定与激发。
图书《北上》
值得关注的是,《北上》的图书由北京出版,话剧在浙江启航,电视剧由江苏操盘,音乐剧又回归北京。各个主创团队围绕不同的艺术形式,碰撞出了许多创意火花,这是小说故事在当代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渗透与延伸。“《北上》IP沿着运河一路生花,无疑也是完成了一次成功的版权接力赛。”陈玉成说。
全程参与、见证这场版权接力赛,陈玉成和他的同事们收获颇丰。“纯文学如何在保持自身深刻性、艺术性的同时,改编而成的作品又能满足当下观众的审美和心理需求,达成文学性与市场性的平衡,这需要专业团队的再创造。”对此,陈玉成总结道,出版社需要从纸质图书到数字版权、影视改编等方面加强全版权运营顶层设计,吸纳更多熟悉影视环境、版权运营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版权市场中占据更多的主动权。
本文刊发于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年3月2日),原标题:《电视剧〈北上〉即将开播,这个文学IP沿着运河一路生花,完成版权接力赛》(有删节)
推荐阅读
《北上》
徐则臣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