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特辑
(第二期)
每逢春节
一大批在北京拼搏奋斗的追梦者
怀揣着对亲人的思念
踏上归乡的旅程
同时
也有来自海内外各地的游客
来到北京感受这座
古老而现代的城市
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和独特魅力
今天,向您介绍《潮北京》和《北京节日文化》
了解北京春节最有年味儿的好去处
提前规划一场难忘的北京春节之旅吧!
送给家人的书香年礼
春节最热闹——厂甸庙会
厂甸庙会
厂甸庙会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始于明代嘉靖年间,传承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作为中国四大庙会之一,厂甸庙会一直以“文市”特点而著称,不仅深受市井百姓喜爱,更得文人雅士所青睐。
厂甸的庙会规模最大、京味最浓,并与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成都青羊宫并称为中国四大庙会。老北京人都这样说:“过大年,逛厂甸。”
每个庙会都有自己的特色。厂甸庙会的特色就在于雅俗共赏、文商并重,由于文人和书商会聚,厂甸庙会成为文化氛围最浓郁的庙会。明清之际,会馆云集于厂甸附近,赴京赶考的文人们便在这里扎堆。据说,鲁迅住京十几年间,逛厂甸庙会的次数超过40次。这里也是戏曲名伶时常光顾的地方,程长庚、余叔岩、裘盛戎等皆环居于此;谭鑫培在这里拍摄了北京梨园史上第一张剧照《定军山》;梅兰芳经常到这里搜集古画。
画棚里的字画,多数并不值钱,都是仿制品或无名作品。这类字画平日里在店铺的标价比画棚中便宜,很少有人问津,但是挪到年节的画棚以后,即使标价高了,也总有人买,大概是因为人们都爱凑热闹,一到了庙会上便很容易冲动,失去理性,卖主正好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
不过,1964年起厂甸庙会停办。直到2001年春节,厂甸庙会才得以恢复,恢复的初衷自然是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庙会期间,东西琉璃厂和南新华街均封街断路,盛况空前。2006年,厂甸庙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2017年,厂甸庙会在部分保留琉璃厂文市的基础上,在陶然亭公园内设立民俗区。但是,这样在公园内摆摊的庙会模式并不能够满足市民的需求、凸显厂甸庙会的特色。自2018年起,厂甸庙会回归琉璃厂,继续突出“文市庙会”的特色,并以琉璃厂东西两街为依托,将笔墨书香和古玩文物作为庙会的主题,甚至拒绝小吃和表演的参与。
文章节选自:“北京文化书系·京味文化丛书”《北京节日文化》
春节最璀璨——北京温榆河
2025北京温榆河千灯夜
2025北京千灯夜是首届“温榆千灯会”的延续升级,设置了八大主题区域。在灯组设计方面,本届“灯王”以清乾隆金嵌珍珠天球仪为蓝本,精心雕琢而成,总高度为15米、长40米,约50位非遗传承匠人用时20天完成。
温榆河是北京很有特色的一条水系,虽然没有大到像永定河那样被称为北京的母亲河,也没有像大运河一样串联南北沟通古今,但是温榆河却应该是北京人最熟悉、最亲近的一条河,因为它最像是北京的“亲孩子”。温榆河是北京唯一发源于本市境内且常年有水的河流。昌平军都山里的泉水汇聚,涓滴成流,淌成小溪,一路向东向南,沿途不断吸纳支流,最终在通州汇入大运河。温榆河成名已久,但是它的支流,近年来名声更盛。
在立水桥以东,温榆河接纳了最大的一个支流——清河;而滋养了北京大学、圆明园、清华大学的万泉河,则是温榆河支流的支流。德胜门学院路附近的小月河,香山、玉泉山附近的北旱河,这些城区西北部的水系最后都是汇入了温榆河。出昌平,过海淀,进朝阳,温榆河又接纳了坝河。现在北京人对西坝河、东坝、亮马河这些地理位置的了解,更多是来自对房地产项目的研究,但是在元明清时期,这里是以漕运河道闻名的。等温榆河流到通州,先民们把它导入北运河,连同小中河、通惠河、减河等打造成五河汇聚之处,温榆河与北京的“关系”,就完整起来了。温榆河最大的特色,是向南连接了北运河,与大运河文化带一脉相承;向北连接了长城文化带,流域中有居庸关这样的雄关险隘。
2020年9月正式开园的北京温榆河公园,恰好是位于温榆河主河道的中间位置。距离上游的长城和下游的大运河,都是三四十公里。这里地跨朝阳、顺义、昌平3区;交汇温榆、清河两河,30平方公里的园区,是首都北京最大的“绿肺”。公园具备很多城市功能,比如生态涵养、环境修复、蓄滞洪水等,也兼顾了文化、休闲、健身等多元功能。不过与其他大面积的郊野公园不同的是,在温榆河公园,大家能够获得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视角、更悠远的思古幽情,也会像梁实秋、老舍、史铁生那样,更爱北京。
文章节选自:《潮北京:北京网红打卡地攻略(精选本)》
春节最新潮——大运河森林公园
大运河新春游园会
大运河新春游园会重磅回归,在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开展,设有非遗市集、美食街区、DIY手作文创等区域,以运河古韵碰撞国潮新风,邀请广大市民来城市副中心逛“运河大集”、看表演、赏非遗,热热闹闹过大年!
清晨的运河,让人感受到的美,不是某棵树、某段水域、某片野花所散发的局部之美,而是属于它们所形成的一个整体。当从主路进入运河沿岸,耳边那永不间断的车河的噪声,忽然被一种广阔的寂静所取代。向东方凝望过去,整个城市被一种淡淡的有着光亮的蓝色晨雾所笼罩。天光微明,地平线处开始有了一线红霞,而这层红霞上方的天空,还是均匀的青紫色。接着,这一大片青紫慢慢地被稀释、溶解,变成了灰蓝、灰白,红霞却越来越浓烈,太阳忽地从这混沌的青红中腾升而起,远处的楼层成了黑色的轮廓和剪影,装饰着天际线,顺着光,建筑也都被染上了一抹暖红——这个时候,会发自内心地感慨,几乎没有什么比在这旷远的运河边目睹一次日出更值得的事情了。
接下来的晨间,运河两岸浓荫的柳树、槐树,呈现出的绿意是一种柔和水润的绿。大运河缓慢流淌,与蓝天相映,像一条蓝色的没有尽头的绸带。积云聚拢得多起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移动着,也投在河水上。所见皆是清透的光,映在河面、桥洞、路边金光菊的花蕊上。这样的晨间寂静显得稀有而难得,流连于此,人会觉得精神饱足,心神舒畅。有时还能看到许多的水鸟。在春天和秋天的两季候鸟迁徙季里,运河里来的鸭类尤其多。冰雪消融的时节,除了一冬都在这里的绿头鸭、小䴙䴘,普通秋沙鸭、花脸鸭、赤膀鸭、罗纹鸭、鹊鸭也相继飞来了,白秋沙鸭、斑嘴鸭、凤头潜鸭在湖心岛附近游来游去。有水的地方,就意味着有食物的来源,这里是它们在漫长迁徙旅途中短暂停留休憩的补给站。而树林里,有珠颈斑鸠、大斑啄木鸟、白头鹎等藏身在密叶间。它们分明在提醒我,这个城市不仅仅属于人类,也属于许多野生动物,它们的家园就与我们相邻,我们不应该忽视它们。
这是一片令人珍惜的水域,也是北京城东部一个巨大的“绿肺”。大运河森林公园以及附近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潮白河湿地公园等绿色空间,成为了动物们的天堂。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时常联合大运河森林公园以及像猫盟CFCA这样的公益组织,在这里举办“大运河自然观察课”。这里有水,有树,有滩,有农田,可以说是融合了华北农田、疏林、湿地、草地等多种典型生境类型的真正的天然公园。而它又不仅仅是个公园,更是一个野生动物的安身之地。孩子们会在这里认识到:北京真正的自然,长得是什么样的。
文章节选自:《潮北京:北京网红打卡地攻略(精选本)》
推荐阅读
《潮北京:北京网红打卡地攻略 精选本》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北京广播电视台
编著
北京出版社
“北京文化书系·京味文化丛书”
《北京节日文化》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组织编写
张勃 郑艳 著
北京出版社
文化贺新年,新春书香浓!
为充分满足广大市民精神文化需求,营造书香和谐的节日氛围,北京出版集团策划推出“品读北京”迎春惠民读书月系列活动,集中展示展销百余种反映古都风韵、首都风范、时代风貌的北京文化类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