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青春书评作者为北京出版集团出版传媒研究院迟小童。让我们通过她的细腻笔触,一起走进锡都,感受小城的烟火日常,体悟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探寻生命在平凡中绽放的意义。
《流俗地》
[马来西亚] 黎紫书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在流俗之地,窥见生活的微光
文 / 迟小童
“可是看他的样子平平无奇”,这就是初读《流俗地》给我的第一感受——平淡,几乎见不到跌宕起伏的宏大叙事和过于浓烈的情感纠葛,所有的情节就如同发生在我们身边,平凡普通,一如我们的日常。叙事风格也好似一个长辈向小辈诉说往事,那些曾经开心、痛苦的时刻,或是难以跨过去的关卡,皆在平淡的语气中娓娓道来,没有激动、焦灼、愤慨、难堪与伤痛,只剩下感慨与回味。
但实际上,这本书真的平平无奇吗?显然并非如此。
作为一部群像小说,《流俗地》中人物众多,看似无明显连贯的故事脉络,实则以银霞的一生为主线,并且顺着这条线,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切换,将她周围的人物一一呈现,细辉一家、拉祖一家等等。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轨迹,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是活在人群之中的。读这本书,犹如在拼图,每个人物的故事都是一块拼图碎片,随着情节推进,逐渐拼凑完整,最终勾勒出锡都这座小城的众生相。
小说主角银霞天生失明,在众人眼中,她未来似乎只能学个按摩手艺,打些零工,再找个男人嫁了。可是银霞骨子里有一股韧劲儿在,她记忆力超群,能记下《象棋术语大全》,以一敌二不落下风。长大后,在锡都无线的士出租车公司担任接线员,能把一整个锡都记在脑海中。银霞最终长成了一棵树,而不是依附于树的菟丝子花。银霞的经历展现了个体生命的韧性,她在命运的黑暗中寻找光明,并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
在这部作品中,我比较喜欢的角色是拉祖,拉祖是一名印度裔,聪明好学、语言天赋极高,长大后在都城当律师,专门打击犯罪、维护正义,最终因触动黑暗势力惨遭杀害。拉祖遇害的那段描述既温馨又残忍,我想如果拍成影视剧的话,应该就是两个分镜头的对比使用,妻子和姐姐在厨房做饭,可能是咖喱羊肉吧,浓郁香气弥漫,稚子在旁玩闹,多么温馨而又平常的一个傍晚;而屋外的拉祖却被突如其来的狂徒砍杀,鲜血瞬间殷红衬衫,几步之遥,竟是这般腥风血雨,是何其残忍,令人痛心。拉祖难道不知道选择的这条路是危险的吗,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为正义而牺牲的命运也许从他跟银霞说起迦尼萨的断牙是象征着它为人类做的牺牲那刻就注定了吧!拉祖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角色。他的悲剧让人痛心,却令其中的正义与牺牲精神更显弥足珍贵。
迦尼萨在小说中出现多次,是一个重要的意象符号。通过拉祖与银霞的对话(“你记不记得……迦尼萨断掉了哪一根象牙?”“是右牙。”她说,“象征它为人类做的牺牲。”),点出小说的主旨,也映射出银霞与拉祖的一生。生命中总有不可避免的缺憾,但也蕴含着超越自我局限的可能性。正如银霞在命运的黑暗中寻找光明,我们每个人也能在这片“流俗地”中窥见生活的微光,并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
最后,改编小说中的一句话作为结束“然而感受是说不清的,说了犹如摇晃一壶浊水,倒出来时所有细节便混淆了。”衷心希望大家都能读读《流俗地》这本书,去构建自己独一无二的阅读感受,而不是饮我这一壶浊水。
我们诚挚地邀请每一位京版青年加入“青春书评”的大家庭,我手写我心,用笔触记录阅读的点滴感悟,用声音传递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