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出版集团《十月》杂志新媒体团队荣获《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4“最具成长价值·出版榜样团队”称号。
《十月》杂志新媒体矩阵:
当老牌文学期刊遇上新兴媒介
团队成立时间:2023年6月
团队成员:9人(其中实习编辑6人)
业绩:运营“十月杂志”微信公众号,2024年全年内阅读量超200万;创新打造“北京文艺观察”微信公众号、“十月杂志”小红书号等新媒体平台,聚集青年学者、青年读者,带动文艺新风,收获文艺界广泛的高度评价。
著名学者、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要使人类文明得到良性继承,需要深通旧媒介“语法”的文化精英们以艺术家的警觉去了解新媒介的“语法”,从而获得引渡文明的能力。作为国内重要的传统文学期刊,如何设法将《十月》杂志的优质文学内容推到大众视野前线,肩负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责任,这是一个课题,但团队正在积极探索,努力“破题”。
《十月》杂志社旗下拥有“十月杂志”“北京文艺观察”2个微信号,“十月杂志”新浪微博号,“十月杂志”小红书号,“《十月》会客厅”抖音号。全年内,系列新媒体账号均有序运营,定期为读者推送原创文学内容、资讯。
“北京文艺观察”公众号是团队本年度工作的一大亮点。《北京文艺评论》杂志于2024年创刊,作为对应的新媒体平台,“北京文艺观察”公众号自2024年元旦开启推送,全年内有序运营,每周推送6次,每次推送2~3篇,全年推送近700篇,全年总阅读次数接近60万次。其中大部分为原创内容,以时下热门的文艺资讯、作品为基础,广泛邀约国内外重要文艺批评家及一大批活跃的新锐青年学者参与互动、撰稿,策划“第一现场”“新作速评”“好剧戏说”“观剧三人团”“青春的回眸”“一周书讯”“文艺三角地”等优质栏目,全方位关注文艺风尚,深入高校学习生活,领先于业内同类公众号,收获了文艺界广泛的高度评价。
“十月杂志”小红书号同样是《十月》的一张亮眼名片,曾于2024年初荣获“第九届年度书业营销推选”最受欢迎新媒体账号,目前总粉丝数为1.9万,采取笔记日更的方式,保持账号热度,全年内总阅读量约39.7万。以图文和视频笔记交错的方式保持账号内容的丰富性与趣味性,以“文化探店”“作家星座学”“新诗×音乐系列”“主题词写作活动”等主题模块来增强账号内容的多样性、条理性与实用性,获得官方流量助推百余次,账号等级得到迅速提升,粉丝数量上涨明显。其中,“文化探店”为“十月杂志”小红书号在文艺领域首创的新颖模式,受到文艺界广泛关注和好评,以短视频的形式带领读者线上“种草”全国各大城市的特色书店,比如北京的万圣书园、三联韬奋书店、涵芬楼书店,南京的先锋书店等,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
“十月杂志”微信公众号总用户数为18万,全年阅读量为208.5万,每周推送6次,推送内容依托《十月》优质的文学作品为基础,同时策划“16型人格作家应援《十月》征订”“青年读书会”“读者评刊”“海外文艺风象”等优质栏目,多篇原创内容阅读量分别超过10万、5万。其中,“16型人格作家应援《十月》征订”作为征订主题策划,广泛邀请国内一线作家参与。目前已有32位作家参与该“应援征订”活动,团队还发现一个有趣事实,32位中有10位是INFP人格,相当于做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抽样调查。
《十月》主编、《北京文艺评论》主编季亚娅认为,作为传播载体的文学期刊,有其独特的媒介属性,它介于图书出版和报纸传媒之间,比图书周期更短、能够更加灵活地组稿,较报纸周期更长、能够承载更具深度的内容。当传统文学期刊遇上新媒体时,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媒体的媒介属性和特点,在传播策略上兼容出版社和报社的运营意识,及时关注文学圈各种最新资讯,也做好优质内容的沉淀、提纯,将其呈现给受众用户。
本文刊载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年1月10日第6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