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尘封日记 追忆峥嵘岁月
时间:2024.10.25

74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地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抗敌,共同捍卫和平与正义。今天,让我们通过《走近最可爱的人——李蕤赴朝家书日记》,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共同缅怀那些为和平献出生命的英雄。


走近最可爱的人

铭记历史

1952年10月25日,星期六

文/李蕤

今天是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第二周年的纪念日。

“志政”的大石洞里,大家都忙着出《志愿军》报的特刊,虽然洞子那么忙乱,虽然上面像下雨般滴着水,但工人、编辑、记者、校对,都忙得很有兴致。

早饭后,和立高、西虹一道,去看刘白羽同志。我们没有走大路,穿过一条大隧道,从山这边钻到山的那一边。洞子里又冷又湿,立高就在那里住着,艰苦是可以想象到的。

到了“志司”的洞子,不期而遇关梦觉同志。他似乎更老一些了。他现在沈阳市做民盟的工作,因为时间短暂,没有能多谈谈。

在一个裱糊的很干净的防空洞掩体里,见到刘白羽同志。他是从开城前线,一直转到东线的元山,又从东线到四十军转来的。他的职位,使他接触的面显然更广一些。据说他们正进行的工作,是要完成一部比《攻克柏林》更好一些的电影片子,而且时间有限制,并且要把斗争概括到一个三点半时间放映完的集子里,任务实在艰巨。

逢陈沂部长。他对我们很亲热。他要求我们多留一天,度过前线的志愿军出国二周年。他这次在47军141师,受了一次群弹包围的危险,从他的言谈中,显然对于《人民文学》正开展的“反概念化运动”有一些抵触。一个从实际出发,从战斗出发,和一个坐在屋子里拿着教条来指导的理论家和批评家,对问题的看法,自然是会有些不同的。

因为怕增加陈沂部长的麻烦,我们还是下午动了身,离开桧仓向后走的时候,有无限的依恋的感情。许多人还在那里工作,许多人正涌向前方,和他们是不愿分开的。

车没有到成川,天便暗下来了。到成川、顺川的上空,都有敌人的飞机在顶空盘旋。但到了清川江,便看到我们的探照灯交叉的光芒在监视天空,敌人的飞机便不再敢来了。行经宣川的时候,看到一座新的大桥,又已经铺起,“志政”印刷厂的同志,娓娓地给我叙述他们上次回来的故事。敌机在宣川以北,正追赶我们的汽车,咱们的米格15来了两架,敌机头也不回地跑掉了。车上坐的几个女同志,在议论她们得到的那些慰问品。她们最喜欢的,是“最可爱的人”的白瓷缸和角角上印着红字的丝质手帕。她们说这些手帕要永久留着,不愿使用。“太娇贵了。”男子们最喜欢的是写着“祖国,我们的母亲”的象牙烟嘴,以及刻有天安门图案的红色烟盒子。

我们的小嘎斯车,由一位叫作“小胖子”的朝鲜司机驾驶着,风驰电掣地猛飞。这是一部苏联的新车,走着声音很小。山川、河流、村庄,和路边的弹坑……飞一般地向身后抛过去,这是个漫长的六百多里的旅行。天很冷,我虽然全副棉装,连皮帽子和皮靴子都穿戴得整整齐齐,但仍然抗御不了朝鲜寒冬的烈风,脚被冻得麻木了,短大衣遮蔽不住的地方,好像穿着单裤一样。下半夜,全车的人都东倒西歪,我的背上、胸前、肩上,都堆了脑袋,但我却没有入梦。我想起许多人,许多事,许多正战斗和已经牺牲的人们,想着从三月十七日到今天,这几个月的日子。我对朝鲜的一草一木,愿意看最后的一眼。

文章节选自《走近最可爱的人——李蕤赴朝家书日记》

纪念抗美援朝·铭记伟大胜利


推荐阅读

from clipboard

《走近最可爱的人:李蕤赴朝家书日记》

李蕤 著

宋致新 编

北京人民出版社